“我是entj,你呢”“我是intp”,诸如此类的对话频繁出现在今年的社交场景中。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以四个神秘字母构成的“语言”正在成为人们交往、了解的窗口。和十二星座解读一样,mbti测试也成为了“现代玄学”。

mbti的诞生

mbti测试的英文全称为“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由美国作家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布里格斯在20世纪40年代编制,是一种自我报告式的人格测评工具,用以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做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人格类型表现。

mbti测试背后涉及到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则源自著名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著作。荣格在20世纪20到30年代出版了一本名为《心理类型》的书,在这本书中他首次对人格进行了类型划分,如内、外向概念的同时,还提出了人格的四大机能(思维、情感、直觉和感觉)。在荣格的观点里,每个人都可能拥有这四项机能,但各有差异。在这样的异同中,荣格进一步把人又划分为8种类型,即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内倾情感型、外倾直觉型、内倾直觉型、外倾感觉型与内倾感觉型。而每个维度包括两个方向,代表不同的偏好倾向,分别是e(extroversion,外向)和i(introversion,内向)、n(intuition,直觉)和s(sensing,实感)、f(feeling,情感)和t(thinking,思考)以及p(perceiving,感知)和j(judging,判断)。

四个维度的不同偏好倾向经过排列组合就形成了16种人格类型,4个字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类人格特征。即:esfp、isfp、enfj、enfp、estp、istp、infj、infp、esfj、isfj、entp、intp、estj、istj、entj、intj。

mbti为何如此火爆

mbti测试就是基于荣格的心理学类型理论发展出来的测评工具,其将个体行为差异用四个维度进行衡量,包括精神能量指向、信息获取方式、决策方式以及生活态度取向。其火爆程度的背后,又有怎样的秘密呢?

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测验”,mbti的商业推广相当成功,大量应用于企业培训、职业咨询以及个人成长等领域。同时,它的出现契合了人类大脑的加工规律和当下的某些社会心态。以mbti为代表的这类测试善于把人分类,而人类大脑最善于通过加工类别把复杂世界简化,从而快速理解一个人或事物。而且mbti操作简易、测试结果直观,最终的结果还有浪漫文案的描述,如infp人格,被形容为“治愈家”“空想家”或“哲学家”,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效果。如今,互联网玩梗更是令它出圈,并衍生出mbti表情包,到mbti书单、mbti穿搭、mbti装修风格……

mbti到底是科学还是玄学?

虽然有着心理学理论背景,但关于mbti测试是不是科学的争议一直存在。首先,mbti是建立在荣格的“心理类型说”基础之上的,但这一说法并没有经过实证检验,因此基于此编制的心理测验的可靠程度被打上问号。其次,科学的人格测试需要通过信度和效度的质量检验。显而易见,mbti并不满足。还有不少学者认为用16种类型这样的分类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在中文的测试中,不得不重视的还有翻译问题,一个从国外引进的心理测试,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应用价值。但当前网络上的多个版本,是否经过验证很难证实。

在进行mbti测试的过程中,曾有不少人表示在不同时间做这个测试,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可见受试者情绪、环境等变化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结果。

此外通过mbti所得到的结论,都绕不开“巴纳姆效应”(一种心理现象,人们会对于他们认为是为自己量身订做的一些人格描述给予高度准确的评价,而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能够放诸四海皆准适用于很多人身上。),也就是说你所看到的评价,都被掺入了巴纳姆语句。影响测试准确度的还有mbti的测试方式,自评形式的弊端在于,每个人对自己的认知既有真实的部分,也有自己期待的部分。

如此看来,人格测试并不能完全且准确客观的反映真实的自己。因此,要对mbti的测试结果,我们既不能过度相信,也不能过度排斥。mbti可以作为我们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一种工具,与其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测试上,不如将精力放在每件具体的事情上,见证更多成长。

作者:程方洁
文字审核:柏双玲

科学性审核:李献红 解放军371中心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参考来源:人民网、光明网、潇湘晨报

推荐内容

网站地图